出现哪些症状,可以判断你得的就是肝胆湿热证?
如果出现下面这些症状,如身体和双眼都黄,且黄色色泽鲜明,右胁胀痛,食欲差,恶心呕吐,四肢乏力,身体疲倦。
肝胆热重湿清的,可表现为身体发热,烦躁,口渴欲饮,大便干,小面黄,口干口苦,舌红,苔黄腻或黄糙,脉弦滑数。
肝胆湿重热轻证的,可表现为感觉发热不畅,身体困倦重着,口黏口腻,大便糖稀,舌黄白腻的,脉弦滑或弦滑略数。
以上症状就可以依据热重还是湿重,辨证为肝胆湿热证。
如果外感湿热之邪侵袭,或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,导致湿热内生,熏蒸肝胆,使肝之疏泻功能异常,肝液在体内发来发育体表,而出现色泽鲜明的黄疸证。
湿热阻滞肝胆,气血运行不畅,而导致肋胁胀痛;
湿热阻滞中焦,则脾胃运化失司,升清降浊的功能异常,清不得生,则食欲差、恶心呕吐,口苦、腹胀等;浊不得降,则湿热阻碍下焦,膀胱气化功能不利导致小便黄赤。
热比湿重的,可伤及津液化燥使腑实不通,或者热重导致血妄动迫血妄行而发热烦躁,口渴欲饮,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。
湿重与热的,湿容易困脾,导致脾胃运化失司,阻遏阳气,引起发热不畅,口黏口腻,大便稀溏等。
肝胆湿热证调理大法为清肝利胆。
对于热重于湿的,可佐以清热解毒、凉血化瘀之苦寒凉药。
对于湿重于热的,可佐以方向化浊、利胆解毒的中药调理。
这类患者,特别容易导致瘀热互结,腑气不通而耗伤阴液治疗时可以清热通腑、活血化瘀同时,重视护阴,可重用生地,并加入玄参、麦门冬等养阴之品。
常用调理方——
肝胆热重于湿的,可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。
对于肝胆湿重于热的,可用甘露消毒丹减减治疗。这类患者,湿遏阳气容易导致湿郁而热炽,所以治疗必用红芍药、郁金等活血解郁利湿。
总之要记住:肝胆湿热期,要以清理肝胆为主,湿热基本清除后则以健脾和胃发佐以清疏为主,恢复期要以养肝健脾和胃巩固。
下一篇:给多肉浇水的秘诀是什么?